為何關羽死后頭在洛陽,身子在當陽?
我們都知道關羽是從麥城遇害的,關羽被孫權擒獲,關羽堅決不投降最終與其子關平同時遇害,時年59歲。
關羽生命的結局是悲劇性的。敗走麥城,使他“匡扶漢室”的一腔宏愿付諸東流,“出師未捷身先死,常使英雄淚滿襟”。更不幸的是.他死后還身首異處,留下了千古遺恨。相傳,當年孫權恐劉備復仇,將關羽的首級放入一只木匣內(nèi)獻給曹操。曹操開匣觀看,只見關羽口開自如,橫眉立目,嚇得魂不附體。曹操知此“嫁禍于人”之計,遂刻沈香木為軀,命人設犧牲大禮祭祀以王侯之禮厚葬關羽于洛陽城南.其正身,孫權以侯禮葬于當陽。此即民間所謂“頭定洛陽,身困當陽”。雖然曹操受驚嚇之說只是后人的夸張渲染,但關羽死后其頭顱的確是葬在河南洛陽,身子葬在湖北當陽,現(xiàn)今兩地各有一處關帝陵墓。因此,民間有這樣的說法,關羽“頭枕洛陽,身臥當陽,魂在山西”。
回過頭來想關羽也算死得其所,后人贊其忠義,祭拜至今。雖然也有可嘆之處,但是關于之死是那個時代的需要,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,關羽永遠死去了可是他卻在人們的心中永生了。